第(3/3)页 “不就是因为他不在意史书如何记载么?他一个从长安监狱走出的帝皇,出身本就低微,但因为一个复兴汉室的执念,让他成为了大汉功绩最为煊赫的帝王,后世史书只能记载他的丰功伟业,但评价却不怎么高。” “老李,你觉得汉宣帝刘询,也就是刘病已,会在意这帮御史们如何编排他么?” 李预说完,李世民和房玄龄都无言以对。 自从玄武门之变后,李世民太过注重于史书如何评价他这个弑兄囚父的君王,一念之间都需要考量所行之事会赢得怎样的评价。 在大唐的改革上束手束脚,他虽然不满,却对于这种名声十分爱惜,所以在施政上小心翼翼。 见到众人都不说话,李预叹息道:“未识人间疾苦,只知道一味的学习奉承当今皇帝,对于家族之人尚且如此虚伪,那面对天下臣民时,这样的储君最多不过是一个虚情假意的君主。” “他会懂民间疾苦,有爱民之心么?” “他会明社稷之痛,精心改革么?” 李预叹息一声,“我要是太子,那必定是对这社稷苍生发出最有力的呼喊,为天下臣民请愿,为世间疾苦而发声,尽力为这大唐江山奉献自己的太子职能,而不是每天沉溺于于皇帝的虚情假意。” “哪怕不受宠,哪怕被千夫所指,当只要一心为了社稷稳定,做再多,哪怕失了太子之位又如何?” 李预一席话,可谓是振聋发聩。 李世民愣愣的坐着,回想起太子李承乾这么多年的作为。 是啊,太子出了仁孝聪慧一说,再无其他的名声了。 社稷百姓自然知道太子的尊贵,可太子能明白社稷之重么? 反而是李预,他看似大逆不道的言辞之中,无一表达了对黎民苍生的尊重。 常言道守业更比创业难,历代雄主在平定天下后,莫不是要寻求一个治世之君,效仿文景之治,然后世君主能延续国祚。 可生长在东宫的太子,真能守住这祖宗基业么? 李世民陷入了犹豫,而李预则继续说教了起来,“你们要是不懂我说的意思,那我便说说秦始皇长子扶苏的故事吧!” 第(3/3)页